走进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花茂村,“富在农家、学在农家、乐在农家、美在农家”的美丽乡村建设初见成效,依山而建的新式黔北民居,整洁宽阔的“串寨路”,农旅一体化,田园变公园。
2015年6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花茂村看望慰问群众,考察脱贫致富情况。两年后的今天,记者前来探访花茂村取得的新变化,记录下电力惠民的好故事。
“对于设施农业,没有电什么也干不成”
直径70多厘米的巨型南瓜、晶莹剔透的翡翠辣椒、300多个品种织就的南瓜走廊、享有“一帘幽梦”美誉的锦屏藤……走进占地300亩的花茂九丰农业园,满眼是丰收的喜悦。
“对于我们设施农业而言,电是第一位的,没有电什么也干不成,”花茂村九丰农业园园区经理冯树珍对记者说,“我们园区年收入在3000万元左右,配套建设内外遮阳网、紫外线补光灯,还有空调、风机、水帘等温度、湿度控制装置,这些设施运行都离不开电。”
据冯树珍介绍,设施农业园区的室温一般控制在14—30摄氏度。“冬天,如果没有电,空调停掉了,那用不上30分钟,全棚的菜就冻死了。夏天,中午最热时接近40摄氏度,如果电力出现问题,遮阳板、风机、水帘无法运行,用不上半个小时,菜就over了。”
谈及电力企业的服务,冯树珍给记者讲了一件事。今年5月初,园区室外空气开关因雷击出现故障,导致园内全部停电,电力抢修人员几分钟就赶到现场进行抢修,一直忙到凌晨两点恢复供电才离开,保障了园内的果蔬安全。
“电力部门真的了不起,这是我的心里话,电力服务一直非常好,为我们设施农业提供了保障。” 冯树珍说。
花茂村党支部书记潘克刚告诉记者,村里引进九丰农业不仅为当地农民就业提供了条件,更通过先进种植业的引进,为花茂村的种植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为全村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支撑。
为全村经济发展提供支撑的还有电力先行官。
贵州电网遵义供电局副局长焦建设对记者说,总书记2015年到花茂村考察时曾说过,“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为了让当地百姓用电不愁,笑得更甜,遵义供电局全力推进城乡电网规划建设。2012年以来,在花茂村共投入小康电建设资金615.17万元,新建10千伏线路14.73千米,改造低压线路21.98千米,新增和增容配变4台、容量1030千伏安,全村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得到显著提升,为花茂村的农旅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电力保障。
“没有电,就没有我家现在的好生活”
母先才正在自家的“先才陶艺馆”里忙碌着。飞速旋转的制陶器具上,他正在制作用于烹饪汽锅鸡的锅子。陶艺馆的货架上,精美的小花瓶、十二生肖工业品惹人驻足把玩。
“总书记说,要守护好绿水青山,”谈及总书记两年前走访他家的情景,母先才记忆犹新,“他还叮嘱我一定要把制陶的手艺传承下去!”
“为守护好绿水青山,2016年初,我就购买了一台15千瓦的电窑炉,不再用煤和木材烧窑了,节约了宝贵资源,也保护了环境。”锅子做好了,母先才带记者来到电窑炉前:“以前用煤窑,火力不均,前面的都烧歪了,后面的还没有烧好。如今用电窑炉,烧制的质量非常好,一炉可以烧产值1000元左右的工艺品。”
谈及电力对他生产、生活的影响,母先才说:“电给我们陶艺馆带来了巨大变化,没有电,就没有我们家现在的好生活。”
因历史原因,花茂村的网架结构较差,供电半径长,一个变压器要带100多户人家,遇上雷雨天气经常停电,难以满足花茂村的正常生产生活用电需要。近年来,伴随着电网改造力度加大,花茂村配变增加、网架结构优化,供电能力大幅提升。
母先才回忆说,几年前,村里电力供应不稳定,只能用牛儿练泥,一般要练2天,费力费时。2014年,母先才的陶艺馆接了动力电,购置了练泥机、打浆机、过滤机等设备,机器练泥力道均匀,三四个小时就能把泥弄好。此外,改用电窑炉,产品质量稳定,销路更好。
“现在用电不用愁了,日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母先才说。
如今,到花茂村的游客络绎不绝,母先才的陶艺产品也由最初的坛子、缸等成本高、利润低的产品转为制作花瓶、工艺品,因乡村旅游的红火,他的生意越来越好。
“2014年接入动力电前,我们一年的收入在四五万元,现如今,年收入超过了20万元,”母先才说,“我要牢记总书记的话,一定要把手艺传承下去。在贵州大学学习土木工程专业的儿子一毕业就回来,把手艺传承好。”
“致富离不开小康电”
晚饭时分,花茂村红色之家农家乐的厨房里,灶台炉火正旺,抽烟机嗡嗡作响,两台蒸饭锅都派上了用场,客人们不时到饮水机取水。
两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花茂村考察时,曾在经营农家乐的村民王治强家中,同村民们围坐在一起亲切交谈。
“总书记是2015年6月16日来的,两年了,我们村发展得很快,以前想也想不到。总书记好像是昨天刚刚来过似的,很多人、很多事还在眼前,记忆犹新。”红色之家农家乐主人王治强激动地对记者说。
花茂村发展之快、变化之大,让当地村民引以自豪。
回想起几年前,那时的电力不给力,“家里的电,连小型打糠机都带不动,更别说其他的了。”王治强回忆说。
花茂村水井组村民母光灿告诉记者,多年前,村里的电灯都被戏称为“南瓜花”,因为电灯的亮度就像南瓜花一样,泛着黄色的光。
满足百姓生产生活用电需求,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动力支撑,这是电力人的职责所在。枫香供电所所长黄波涛告诉记者,近年来,通过加大投入,实施新一轮农网升级改造,落实花茂村“小康电”建设要求,花茂村各项供电指标均得到优化:2012-2016年,综合电压合格率由2012年的96.56%升至2016年的99.85%,农村供电可靠率由2012年的99.53%升至2016年的99.98%,乡村户均配变容量由2012年的1.46千伏安升至2016年的2.29千伏安。
“在加大电网建设的同时,我们还结合花茂村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现状,在人口密集区,将裸线改为绝缘线,将花茂白泥党员之家村民组范围内的电缆全部入地,”黄波涛说,“为了提供更加优质、高效、快捷的服务,我们成立了‘乡愁电力护卫队 ’,组织党团员青年开展特色供电服务活动,同时发挥好‘村电共建’服务窗口的作用,不断提升服务花茂村经济建设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如今,王治强的农家乐大型炊具一应俱全,电力服务到位,用电无虞。“初步测算,我家现在一个月的用电量相当于以前一个村民组114户人家的用电量,致富离不开小康电。这在以前,根本就不敢想。”王治强说。
走近母光灿家中,42吋的大彩电着实抢眼,二层小楼里,冰箱、洗衣机、饮水机等家电一应俱全,曾经的“南瓜花”都换成了节能灯。
有了电力的坚实保障,近两年,花茂村新增农家乐27家、乡村旅馆42家、特色小吃店28家,村民坐在家门口就可以赚钱,红色旅游、乡村旅游已成为花茂村的支柱产业。
潘克刚告诉记者,这两年,花茂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水、电、路各方面建设都有很大进步,种植业、红色乡村旅游、陶艺成为花茂村的三大支柱产业,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快速增长,已由2014年的8000元升至2016年的14119元。下一步,花茂村将加快提质换挡,建设景观式旅游区。“花茂村的发展离不开电力,要依托电力推进。”潘克刚说。
据遵义播州供电局局长范斌介绍,“十三五”中后期,当地供电部门将结合花茂村红色旅游开发建设用电需求继续查遗补漏,持续加大配电网建设改造力度,进一步提高供电服务水平。
我们期待着,在小康电的助力下,花繁叶茂的花茂村更加富饶,勤劳致富的花茂村民笑得更加幸福!
探访总书记走过的村庄:贵州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花茂村
记者手记
好日子是干出来的
陈学婧
“有政策支持,我们自己也要找机遇发展起来。”家住花茂村水井组的村民母光灿在自家二层小楼前对记者说。他的话说出了大伙儿的心声。
2015年6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花茂村考察时指出:“好日子是干出来的,贫困并不可怕,只要有信心、有决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两年后,记者探访花茂村时,当地百姓想干事、能干事的劲头让记者感到了深深触动。
行走在田园如花园的花茂村,“荒茅田”早已成为历史,“富在农家、学在农家、乐在农家、美在农家”的美丽乡村注解着寓意“花繁叶茂”的新村名。
在这里,生意红火的农家乐主人带领着周边乡亲们共同致富,设施农业园中研发培育的高端作物蕴含着当地种植业升级换代的智力基因,外出求学的年轻人憧憬着毕业后回乡创业的梦想……
花茂村奔小康的步伐在提速,“小康电”建设力度空前,“串寨路”修到家门口,生活污水处理综合利用……基础设施的保障为当地建设提供着源源动能。
聚焦电力先行官,短短几年间,花茂村的电力供应发生了巨大变化。
2012年以来,电力部门在花茂村共投入小康电建设资金615.17万元,新建10千伏线路14.73千米,改造低压线路21.98千米,新增和增容配变4台、容量1030千伏安,全村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得到显著提升,“乡愁电力护卫队”、“村电共建”服务窗口得到了村民们的广泛赞誉。如今,点不亮的“南瓜花”灯被封存在记忆中,“小康电”成为村民致富的基石。
党中央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在花茂,记者被村民们自信、幸福的笑容感染着。记者深深感到,在电力先行官的助力下,花茂村的小康进程将进一步提速,村民们的笑容将更加甜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