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革命的队伍,我们是人民的兵,维护中华民族,永做自由人……”3月17日,在播州区三合镇刀靶社区,92岁老人陈启庸再次唱起儿时红军教的革命歌曲。这一动人的场景,将记者带回80多年前那段烽火硝烟的岁月。
播州区人民难忘那段峥嵘岁月:红三军团在尚嵇、新民一带的茶山关、桃子台抢渡乌江;红三军团、红一军团在三合镇拉开了刀靶阻击战和追歼战,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军的嚣张气焰。
80多年后的今天,记者走进乌江岸边,在茶山关,在刀靶水,红色之歌在传承,长征精神在弘扬,新时代播州的奋进之路展现眼前。
抢渡乌江
1935年1月初,中央红军分三路大军抢渡乌江,其中红三军团为左路,准备从瓮安境内的孙家渡、遵义县境内的茶山关和桃子台等渡口突破乌江。1月3日,右路迴龙场、中路江界河以及红三军团负责的孙家渡渡口均被红军突破。此前,防守乌江的是国民党黔军侯之担部,听说下游几个渡口被红军突破,驻守茶山关、桃子台的黔军第三旅第五团第二营为了活命,在关口上假装打了一阵后,于4号晚上向遵义城逃窜。
茶山关渡口位于尚嵇镇茶山村乌江北岸,距尚嵇集镇约6公里,曾是遵义通往开州(今开阳)、贵阳的要津。茶山渡逆江而上约8公里,是桃子台渡口。茶山关渡口两岸高山壁立、悬岩耸峙,此处江面狭窄,水流湍急,因此被历代兵家称为“险渡”。1月5日,红军找到宋月钊、宋吉安、黄树连、黄德金等船工,说明过江意图,船工们积极响应,捞起沉入江底的船只,至南岸接送红军过江,并帮助红军架设浮桥。在当地群众的帮助下,至1月6日,红三军团一部分红军从茶山关顺利渡过乌江,在尚嵇场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
桃子台北岸,山势陡峭,仅有“之”字小道盘绕山间。桃子台渡口江心,红军当年到来时,住有20余户,便于收集扎浮桥的门板等物资,加之守敌撤走,是理想的渡河地点。1月5日至6日,红三军团大部从桃子台渡过乌江,分别向三岔、南白、刀靶、鸭溪开进。
1月6日,遵照军委指示,红三军团下辖三个师沿乌江北岸设置偏岩河至尚嵇镇警戒线,截断贵阳至遵义交通,阻击南面来犯之敌。到1月16日,国民党黔军柏辉章、何知重部偷渡偏岩河,分三路进攻红三军团,妄图夺取遵义城。危急之下,正在参加遵义会议的红三军团长彭德怀奉周恩来之令,即返刀靶水组织阻击。次日凌晨,彭德怀命令红五师师长彭雪枫、政委钟赤兵采取“佯攻作战,诱敌深入”战术,将黔军一团、三团、五团诱入田脚坝伏击圏。历经4个小时激战,将黔军击溃,取得刀靶阻击战胜利,保卫了遵义会议的顺利召开。
刀靶是个神奇的地方,仅一个多月,红色烽火在这里再度点燃。
2月28日,红军再夺遵义城,黔敌王家烈率残部逃往忠庄铺,以待蒋介石中央军增援。当天,国民党中央军吴奇伟率军驰援,企图夺回遵义城,红军主力在红花岗、老鸦山、插旗山阵地与敌决战,国民党中央军大败,溃兵沿川黔公路向南仓皇溃逃,红一军团勇士乘胜追击。3月1日,在红军沉重打击下,吴奇伟及僚属夹在溃兵和难民中来到乌江渡口,在侍卫护送下逃过乌江渡浮桥。此时,沿川黔公路东侧和公路追击的红一军团将士已控制了北岸山头,居高临下猛烈射击,同时阻断了败兵去路,拥塞的北岸浮桥头和沙滩上,众人争先抢登浮桥乱成一团。红军发动冲锋,吴奇伟唯恐红军追过乌江,急令砍断浮桥缆索,大批人马掉进江中,淹死无数,留在北岸的1800多名中央军成了红军俘虏。乌江追击战为遵义战役画上了圆满的句号。遵义战役共歼灭敌人两个师又8个团,缴获大批红军急需的武器装备,取得长征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
红色传承
80多个春秋,播州区群众始终铭记那一段刻骨铭心的岁月。
为让更多人了解红军抢渡桃子台战斗的经过,新民镇红色文化爱好者张正举、姜定贵、彭西万、向选红、蔡明红等,从2016年起就四处收集、多方考证形成数万字的红色文字资料。2020年,该镇成立红色文化工作组,全面开展史料收集工作。在走访群众的过程中,还将村民保存的红军用过、赠送、遗留的物品进行登记。在当地党群生活馆里,那段红色历史成为重要展示内容,不仅有图文资料,还有实物,包括红军用过的电筒、马灯、巴笼、瓷钵、行军床等。
在团溪,蔡氏两兄弟以1935年红军长征路过当地开展革命活动为题材,创作出《红军灯》《送郎当红军》等红色花灯调,一直传唱不衰,把人民群众对红军的真挚感情通过艺术形式表现出来。1958年,《红军灯》选送到北京演出,受到首都各界好评。今天,团溪的花灯与时俱进,有歌颂脱贫攻坚、党的建设等题材,展现出不一样的风采。
如今的刀靶,正式启动了红色文化街区建设。区委、区政府认真吸纳长征亲历者及社会各界人士意见,编制《刀靶水红军战斗遗址遗迹保护修缮方案》,分三个阶段实施修缮、展陈、基础设施完善、业态提升等建设内容。目前,15处文物点修缮工作已完成85%,预计今年5月底完成4处文物点和雄师刀靶告大捷陈列馆建设。
绿色发展
走进乌江岸边的乡村,记者听到许多动人故事。
新民镇朝阳村74岁的赵应富,是名退伍军人、老党员。他告诉记者,当年,他的母亲与红军接触过。母亲为红军提供了食物,红军离开时将钱放在灶台上。
“小时候,我们一家五口人住在两间低矮的破木屋里,后来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家里的房屋已重建了两次,两个孙子考上了大学,这在以前是我想都不敢想的。如今,子女、孙子都在外地工作,我在家养猪、种辣椒,每年有2万多元收入。”
68岁的黄武华是尚嵇镇茶山村老船工山庄的主人,父亲黄德金当年曾冒着生命危险帮助红军渡江。“我是在遗址边上长大的,对茶山关有一份特殊感情。开设这家山庄,不仅是为怀念父亲,更是为纪念红军,希望把红军的故事和精神传承下去。”黄武华说,2011年,他买了车,山庄每天都有客人。生意好的时候,年收入达20多万元。
茶山村的发展定位是“红色茶山、绿色发展”。注册了“茶山关+”生态商标,成立了遵义播州区农之乡种植专业合作社茶山分社。村里的蜂蜜、菜籽油、生态大米、小黄姜、西瓜等土特产,带动了一批种植、养殖大户走绿色发展之路。
新民镇通过多年努力,目前种植了2万亩辣椒,仅在黄家湾村民组,数十名职业椒农把辣椒产业作为增收的支柱产业。
在三合镇,红色刀靶冷水坝区,数千亩辣椒、花椒、蔬菜红绿相间,遍布田园。同时,该镇开展的“四进万家”文明实践活动,让志愿精神遍及乡村角落,让文明之花绽放千家万户。
播州区新民镇党群生活馆内陈列着红军赠送给当地群众的部分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