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人的九天母石下,洪渡河静静流淌着。
这里,便是被誉为仡佬之源的务川自治县,是仡佬族的发祥地和文化核心区。千百年来,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仡佬先民用智慧和勤劳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
这里,也是贺龙等老一辈革命家曾经战斗过的地方。1934年5月中旬,贺龙率领红三军来到务川,虽然只有短短16天时间,但红军除暴安良、爱护穷人、作战英勇、纪律严明,播下了革命的火种,给务川人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至今,在红三军路过或停留的务川自治县茅天、蕉坝、柏村、红丝等乡镇一带,留下了大量珍贵的红色印记,当地群众也对红军不惊民不扰民、打土豪劣绅的故事代代相传。
3月初,记者来到务川自治县,跟随当年红军的脚印,重拾红色记忆。
红三军在务川的16天
1934年5月14日,天刚蒙蒙亮,还下着小雨,务川自治县茅天镇的老百姓忽然发现,镇上来了一支军队。不过,官兵的穿着和国民党的部队大不一样,清一色的单薄灰军装,很多人脚上扎着绑腿,穿的是草鞋。
这支军队就是贺龙领导的红三军。为何来到务川呢?
“红三军是由红二军团改编而来。”务川自治县党史专家余家福告诉记者,1931年3月,红二军团在湖北长阳改编为红三军,当时由于“左”倾错误路线以及肃反运动,党团组织、政治机关被解散,红军各级司令部名存实亡,就连贺龙也受到排斥。在国民党的围追堵截下,红三军从15000人减至3000余人,被迫撤离根据地,转战湘鄂川边区。
1934年5月初,红三军为了策应中央红军长征,从重庆彭水一带渡过乌江,于5月14日进入务川自治县境内。5月29日,红三军经该县红丝乡向铜仁地区的沿河、印江等地进发,在黔东开辟新的根据地。同年10月,红三军与红六军团在印江县木黄一带会师后,共同钳制国民党正规军11个师的兵力,胜利完成策应中央红军在湖南突围远征的任务。
红军来到务川,虽然只有短短16天时间,但所到之处都首先了解仡佬族、苗族生活习俗、风土人情以及仡佬族和苗族聚居区域的地理形势,并向他们宣传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和少数民族政策,告诉他们全中国各民族一律平等,谁也不能欺负谁。
据余家福介绍,红军在务川期间,不惊民、不扰民,纪律严明,打土豪劣绅,解救穷苦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展现了红军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给老百姓留下了深刻印象。时至今日,茅天、蕉坝、柏村、红丝一带的群众,对红军当年的故事仍代代相传。
长脚滩船工摆渡红军
“当年,我父亲用船给红三军的将士们摆渡过河。”在务川自治县柏村镇长脚村,退休教师田维进一脸自豪地说。
柏村镇的长脚滩,是洪渡河中下游的一个渡口。
1934年5月20日,红三军主力部队到达长脚滩渡口西岸,此时正值雨季,河水上涨,水流湍急,地势险要。红三军数千将士要在这里抢渡过滩,十分困难。
田维进的父亲田景昌,是当地的一名船工,彼时还不到20岁。当天上午,田景昌正在渡口撑船,这时10多个身着灰色军装的军人来到船前,对他说:“不要害怕,我们是红三军,渡我们过河,我们拿钱。”
田景昌把他们渡过河后,一个领队的红军说:“我们红军雇船过河,都要开船钱,现在就给你9块大洋,你负责把我们的人马全部渡过河。”接着,红军又取出一大捆麻绳,要田景昌拴在河两岸安全的地方,保障安全渡河。
田景昌见红军大队人马由北岸不断地来到河边,就问他们:“你们有多少人?”一个战士随口答有三千人,并说:“我们是红军,贺龙的队伍,打富济贫的,我们是一家人。”田景昌想:国民党军队从来坐船都不给钱,有时还要打骂船工,而这支红军,不但给钱,而且对人还和气。于是,田景昌叫来两名邻居,三人轮班通宵摆渡。
红军连渡两天一夜,终于全部过河,他们将那条渡船用的麻绳连同一把布伞送给了田景昌。
田维进告诉记者,那条麻绳他父亲精心保存了二十多年。直到解放后,田景昌将麻绳作为抢渡红军的革命历史文物,呈交给遵义军分区。这条麻绳至今还存放在遵义会议陈列馆里。
“渡河期间,红军和当地百姓结下了深厚友谊,一些红军在岸边等待的过程中,还帮忙给附近的居民挑水砍柴、打扫卫生,上演了一幕幕军民鱼水情。”田维进说。
据了解,为继承和发扬革命光荣传统,遵义市委、市政府于1999年8月将长脚滩渡口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都有大批的共产党员、机关干部来到这里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为民除害处决反动首恶
红三军在务川期间,纪律严明,对老百姓秋毫无犯,在洪渡河两岸开展革命教育、惩办恶霸地主等一系列革命活动。其中,红军攻打九龙阡,处决反动首恶高腾文的故事,至今在红丝乡老百姓当中流传着。
高腾文时任国民党务川县东二区区长,其老巢位于红丝乡土垒。他凭借手中的权力,横行乡里、残杀乡民、草菅人命、欺男霸女、作恶多端。群众看在眼里,恨在心里,敢怒而不敢言,暗地里称他为“高屠夫”。
1934年5月22日,红三军渡过洪渡河后,向红丝乡进发。沿途的贫民百姓纷纷向红军诉苦,说高腾文等人横征暴敛,残杀无辜,手段毒辣。字字血、声声泪,百姓强烈要求红军严惩匪首为他们伸冤。
红三军的干部战士,听了这些血泪控诉,莫不义愤填膺,决定严惩首恶,为民除害。
此时的高腾文,得知红军即将到来,急忙带着一帮人躲进红丝乡一个叫九龙阡的岩洞里,准备负隅顽抗。
九龙阡岩洞位于绝壁之上,洞高路窄,地势险要,易守难攻。高腾文拥有人枪40多条,弹药充足,自认为万无一失。
红军到达红丝乡后,立即将九龙阡岩洞包围起来,先后两次从上面吊人下去攻打,都被高腾文一伙打断绳索,无功而返。
围攻至5月26日上午,红军向洞内喊话:受骗受迫进洞的群众,可自行出洞,保证安全。到了晚间,红军有意不围困洞口,受骗进洞的青年男女,大都偷偷出洞回家。这样一来,洞内只剩下高腾文和几名手下。
5月27日晨,红军用大炮攻洞,一声巨响,洞墙崩塌半边,一时浓烟滚滚,伸手不见五指。红军趁势一拥进洞,发现高腾文倒在洞里的暗河边,装死不起来。随后,红军战士将高腾文押回红丝乡其老巢处。
“砰”,随着一声枪响,这个在红丝乡境内横行霸道,被老百姓称为“高屠夫”的国民党反动首恶高腾文,结束了他罪恶滔天的一生。
枪决了高腾文,四邻百姓纷纷拍手称快,大家同声称赞:“红军打富济贫,为老百姓除了一大害,是老百姓的大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