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会议放光辉!”1935年,一幢中西合璧的红色小楼里,举世瞩目的遵义会议在此召开。85年来,红色,是遵义浓郁的底色。红色基因,在遵义代代相传。
作为遵义中心城区的红花岗区,处处可见红色元素。这里不仅汇集了遵义会议会址、红军总政治部旧址、苏维埃银行、毛主席旧居等革命遗址,还有着红军山、红军街、迎红桥等许多承载着红军印记的地名。
几十年风雨变迁,这些革命遗址不仅记载了革命先烈们战斗的峥嵘岁月,更在红色基因传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红军街上“红歌台”,一曲曲红歌高昂嘹亮,引得过往的游客驻足欣赏。这些歌声来自一支由多名退休职工、老党员、社区群众组成的志愿“红色合唱团”,他们身穿红军服、头戴红军帽,风雨无阻,引吭高唱,将激情的旋律呈现给游客和市民,红色基因、红色文化在春风化雨间得到传承和弘扬。
近年来,红花岗区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遵义时作出的“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遵义故事”重要指示精神,不忘初心,立足老区优势,深挖红色资源,发挥红色底蕴厚重的优势,在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上持续发力,让红色故事广泛传颂。
红色基因的传承离不开每一个被红色文化浸润的人。
红花岗区着力组建红色文化宣讲队伍,壮大充实老、青、少三代聚合的义务宣讲“资源库”,传递“红色接力棒”,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与“长征故事进校园”主题教育活动等,组织多场进景区、进社区、进校园的红色义务宣讲活动,以一个人影响一群人的方式,扩大红色文化影响力和红色基因传播力。
在红色文化资源集聚的老城街道,有一支由退休人员、教师、在职党员干部、街道社区工作者和企业员工等13人组成的“红色义务讲解队”,他们依托建成的“党员政治生活街”“老城记忆”文化墙等红色阵地,一遍遍向游客和群众讲述着长征事迹、遵义故事,受众超5000人次。
遵义市文化小学青年教师肖廷娅也是该宣讲队伍中的一员,一遍遍的宣讲过程,更坚定了她要在教师岗位上当好红色文化传播者的决心。文化小学还以小红军故事院、小红军电视台为载体,选拔30名学生组成小小红色义务宣讲员队伍,定期开展红色宣讲辅导培训。
目前,红花岗区许多中小学校都相继开设了红色课程,组建了小小红色义务宣讲员队伍。从2017年至今,已培育出300余名优秀的校园“小小红色宣讲员”,年龄最小只有8岁,最大的不过14岁,他们还曾多次到省内外开展现场宣讲,赢得了认可和赞誉,成为对外宣传遵义红色文化的新生代。
与此同时,红花岗区还立足本地优势,深挖红色资源、以拓宽教育渠道为核心,不断深化红色教育内涵。依托遵义会议会址、毛主席住居文化旅游综合体、老鸦山革命战斗遗址等红色资源,开发形成10个现场式、体验式、专题式“红城经典”党员党性教育系列课程。精心打造面向党员干部、贴近人民群众的红色文化传播窗口,涌现出现代川剧《红军魂》和优秀歌曲《永不褪色的记忆》《遵义会议放光辉》等红色文艺精品。
为了更好地推进红色文化旅游新高地建设,红花岗区着力打造毛主席住居文化旅游综合体,构建“一江两景”红色文化发展布局。创新打造老城街道开放型“政治生活街”、海龙镇李光小学研学型“政治生活馆”等活动场所23个,并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贵州重点建设区遵义片区建设为契机,加快老鸦山长征文化雕塑园项目建设步伐。据悉,该项目将把红色人文景观和绿色自然景观结合起来,把革命传统教育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服务周边居民结合起来,打造全国规模最大、科技含量最高、艺术性最强、战斗经过最全面、长征叙事最系统、互动性最好、红军将领最完整的国内首座以“重走长征路”为主题的大型地标性长征文化公园。
红色文化资源与时代相融,依托城市建设和旅游产业,红花岗区在融合发展中进一步释放出澎湃动力,让红色基因再一次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