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笃行文化教育服务中心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遵义红色记忆:红军攻占娄山关战斗
您现在所在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遵义红色记忆:红军攻占娄山关战斗
时间:2020-04-07 08:54 点击:
       娄山关自古为川(渝)黔古道上的重要关隘,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娄山关东面虽有小道可通关南、板桥等地,但山路崎岖、林深草密、人迹罕至、知者甚少。
  中央红军长征来到遵义,曾两次从南北向分别攻占娄山关。但由于战争年代行军作战仓促、参战部队多、地理地名不熟悉、时间久远等等,许多老红军后来虽然写了回忆录,记述了娄山关两次战斗的过程,但很少将娄山关战斗清楚表述,难以呈现一个清晰的娄山关战斗过程。
  本文在参考大量娄山关战斗亲历者回忆、多次行走娄山关附近当年红军作战穿插的山间小道、咨询长征研究专家、听取当年给红军带路人后代介绍的基础上,尽量还原85年前红军攻打娄山关战斗的完整过程,以期让大家更进一步认识那一段艰苦战斗历程。
  一战娄山关。一战娄山关战斗发生于红军突破乌江、智取遵义之后,出于迅速北进攻占桐梓,警戒川军、拱卫遵义、开创黔北苏维埃的需要而发生的。
  根据一战娄山关战斗的指挥者、参与者聂荣臻(时任红一军团政委)、耿飚、杨成武(时任红一军团二师四团团长、政委)、潘峰(时任红四团通讯主任)、杨尚坤(时任红四团二连连长)等的回忆梳理,现将一战娄山关战斗综述如后。
  1月7日红军进入遵义,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和在湘江战役受伤后随军委纵队行军的红一军团政委聂荣臻来到刚进入遵义的红四团团部(红二师渡乌江时为中央纵队前锋),向红四团团长耿飚、政委杨成武下达了“立即出发,去占领娄山关、桐梓”的任务,并对攻占娄山关提出“夺关快,伤亡少”的要求。红四团按命令随即于1月8日黄昏进入板桥宿营,9日,红四团在板桥休息一天。团长耿飚带领侦察兵分队和团部通讯主任潘峰前往娄山关进行实地侦察,向老乡了解娄山关一带的地形情况,得知娄山关东边有一条羊肠小道可通桐梓县城,同时也从敌方电话通讯中侦知证实有这样一条小道。根据侦察情况,红四团制定了利用娄山关东边的小道用小部队迂回敌后,主力沿川黔公路由南向北向娄山关进攻,前后夹击娄山关之敌的作战计划。
  根据作战计划,10日清晨,正面进攻娄山关的主力部队悄悄来到娄山关下进入前沿阵地。而担任迂回任务的部队由四团侦察排、二师侦察连和一个步兵连(杨尚坤为连长)组成,由潘峰协助四团参谋长李英华领着这支二百多人的迂回部队,带着绳索、竹竿和钩镰等,于凌晨三点左右,由娄山关东侧小道出发向敌后出击。
  穿插部队踏着荆棘丛生的小道,时而翻越山川,时而淌过小溪,有的地方根本看不见路的痕迹,有的地方需搭人梯翻越,有的地方要依靠绳索一个一个往上爬。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艰苦前进,迂回部队占领了娄山关关口东边的山头。
  以上是耿飚、潘峰、杨尚坤等回忆录的概况,根据其描述和时间分析,应为娄山关脚下东侧的白家垭口(现娄山关战斗陈列馆后)至庙湾再到大尖山脚一带,部队最终爬上大尖山,控制了俯视娄山关的制高点。
  10日凌晨天还未亮,红四团以一营为前锋担任正面主攻,二营为第二梯队集结在山脚下待命。随着攻击时间的到来,三颗信号弹腾空而起,划破了沉寂的夜空,十多名司号员同时吹响了进攻的号角,所有轻重机枪霎时向娄山关喷出一条条火龙,正面进攻的红军勇士们一跃而起向娄山关猛扑上去。
  据守娄山关的黔军教导师(师长侯之担)部队,早已在乌江边领教了红军的厉害,他们躲在石头后、掩体中惊惶抵抗,双方喊杀声、枪弹声响成一片。同时,迂回部队从制高点向敌群投掷集束手榴弹,轻重机枪向黔军采取压制性射击,最终在红军的夹击下,敌人防守全部崩溃,残敌向桐梓县城方向逃窜,红军乘胜追击,于上午10时左右攻占桐梓县城。
  二战娄山关。二战娄山关是扎西会议后,中央红军二渡赤水回师黔北,于2月24日攻占桐梓,25日开始由北向南向娄山关守敌发动进攻并占领娄山关的战斗。26日,红军据守娄山关,黔敌以数团兵力反攻娄山关,红军迂回包抄击溃敌人,最终取得遵义大捷的胜利。攻占娄山关是红军长征第一个大胜仗“遵义战役”(也称“桐遵战役”)的开始。
  根据彭德怀(时任红三军团军团长)、彭雪枫(时任红十三团团长)、王平(时任红十一团政治部主任)、张爱萍(时任红十一团政委)、谢振华(时任红十二团二营教导员)、欧致富(时任红十三团特派员)、韦杰(时任红十三团侦察连连长)、覃应机(时任红十三团侦察连指导员)、邹金玉(时任红十三团一营三连司号员)等人回忆,二战娄山关战斗过程大致如下:
  沿公路正面向娄山关展开进攻的是红三军团十三团侦察连,十三团侦察连在连长韦杰、指导员覃应机率领下,于25日夜间向敌阵地潜伏前进,于下半夜抵近敌人阵地,向敌人工事投出手榴弹,迅速占领了阵地。侦察连牺牲了3名战士。
  在侦察连向娄山关口出击的同时,十三团一营率先夺下娄山关东侧的点金山,而三营在侧翼成功攻上大尖山。红十三团“打得猛,冲得快”,很快占领了山垭口两侧的制高点——点金山和大小尖山。
  红十三团控制娄山关后,黔军曾组织队伍反攻,反复争夺中,娄山关最终控制在红十三团手中。
  26日拂晓,黔军为夺回失去的娄山关主阵地,调集3个团的兵力趁娄山关关口被浓雾笼罩之际进行多次反扑。彭德怀随即命令:十二团接替十三团从正面向南进攻;红十团、红十一团从娄山关左翼(东面)出击,迂回歼灭板桥之敌,并断敌退路。
  根据时任红十一团政委的张爱萍回忆,红十一团是傍晚从点金山下沿着一条小路,经杨家湾一线翻过重重大山,拂晓前赶往板桥附近断敌退路的,其行军路线应是今南溪口、杨家湾、红军坟垭口、小箐、牛王屯至板桥。而据时任红十团政委的黄克诚回忆,红十团“首先破敌左翼阵地”,其出击路线应是沿元月初红一军团迂回部队攻占娄山关的线路由反向点向金山、转山、庙湾出白家垭口。开国上将王平也有回忆“红十团和红十一团迂回到板桥侧后,合击王家烈四个团”。由此可见,红十一团晚上行军出击板桥断敌是明确的,而红十团则是对娄山关左翼阵地进行攻击。因而可以明确,红十团是对娄山关守敌小迂回至娄山关侧后,而红十一团则是大迂回至板桥断敌退路。
  而红十二团接替红十三团正面阵地后,红十三团按命令是从右翼(娄山关西面)迂回攻击黔敌(据张爱萍回忆,红十三团、红十团从左右两翼包围娄山关之敌),而右翼则无路,实际最终红十三团是和红十二团共同“从正面向娄山关以南之敌实施攻击的。”(见费侃如编著《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史事日志》)。对此细节王平也回忆:下午集结在娄山关南面板桥的黔军向娄山关进行反攻,红十二团协助红十三团正面向南攻击敌人。
  据时任黔军第六团团长刘鹤鸣回忆:该团25日奉柏辉章令向桐梓出发,下午4时至红花园与红军遭遇,退守娄山关。以一营兵力在南溪口防守以阻红军正面进攻,并掩护另外两个营撤至娄山关关上构筑阵地以阻击红军。
  而此时由板桥经牛王屯据守娄山关制高点点金山的是黔军第十团宋华轩部,红军趁该部立足未稳攻占了点金山,娄山关暴露在红军眼前,黔军宋华轩团三次反攻争夺点金山均未得手。宋华轩团在遭受重创后防线被红军突破,且与刘鹤鸣团联络中断。宋华轩团应是沿着小箐、牛王屯撤往板桥,并与驻守板桥的黔军第十六团会合。这应是红十一团、红十团的进军方向。刘鹤鸣回忆,红军主力向东猛追宋华轩团。
  宋华轩团败逃后,刘鹤鸣团也在此前撤回据守南溪口的一营士兵,26日得到红军抄其板桥后路的情况,决定撤守,时已薄暮。晚8时,黔北天险娄山关遂被英勇的红军占领。
  红三军团、红一军团全线南进出击,王家烈、柏辉章率黔军第一、第八、第五3个团至董公寺一带防守,并接应第六、第十、第十六团残兵,被红军攻击。红军击溃黔敌后于28日凌晨攻占遵义。
  关于娄山关战斗红军伤亡情况,一战娄山关在所有红军回忆中没有明确记载。二战娄山关夺取关口的红十三团侦察连牺牲3人,守卫关口并向南出击的红十二团二营五连伤亡近30人。韦杰回忆,整个娄山关战斗红军仅以伤亡百余人的代价,就换来了击溃敌人几个团的胜利。关于娄山关战斗伤亡情况,彭德怀也回忆说:我们伤亡不大,只有百人就把敌人五个团打败了。因而,二战娄山关,红军伤亡人数应在百人左右。
  红三军团主力南进后,中央纵队也由桐梓向遵义开进,干部团上干队留桐梓县城警戒并等候红九军团南撤接防。红九军团军团长罗炳辉到桐后,肖劲光与莫文骅率上干队撤向娄山关。据老红军曾克林回忆:上干队刚到娄山关,后面枪声大作,原来是川军部队紧追罗炳辉而至,此时,红九军团部队已过娄山关向遵义开进,罗炳辉则仅带电台和一个连的部队沿公路向遵义方向撤退。这时的上干队仅有一百四五十人,于是与罗炳辉所带一连合兵一处,据险扼守娄山关。第二天凌晨,红五军团一个营赶到娄山关接防并共同击退川军,川军退至桐梓。这期间遵义战役结束,红军各部逐渐向遵义城西南收缩,在苟坝会议召开后最终第三次渡过赤水河。

红色培训

Training

TOP

在线QQ

1398493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