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会议是指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博古、王明、李德等人“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召开的。
红军突破乌江后,于1935年1月7日,攻克了黔北重镇遵义。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老城红军总部驻地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遵义会议。参加会议的中央政治局委员有秦邦宪(又名博古)、朱德、陈云、张闻天、毛泽东、周恩来,候补委员有王稼祥、邓发、刘少奇、何克全,红军总部和军团负责人有刘伯承、李富春、林彪、聂荣臻、彭德怀、杨尚昆、李卓然,中央秘书长邓小平,共产国际驻中国军事顾问李德及翻译伍修权。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决定和审查黎平会议所决定的暂时以黔北为中心,建立苏区根据地的问题;总结在第五次反“围剿”中与西征中军事指挥上的经验与教训。会议主要围绕军事问题进行讨论、总结并作出决定。会议认为黔北不便于建立根据地,应放弃黎平会议决定的以黔北为中心创建根据地的计划,决定北渡长江,同红四方面军会合,在川西或川西北创建根据地。接着,会议还讨论总结第五次反“围剿”的经验教训。首先,由博古作关于第五次反“围剿”的总结报告,他在报告中极力为“左”倾冒险主义错误进行辩护。接着,周恩来作副报告,主要分析了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中战略战术及军事指挥上的错误,并作了自我批评,主动承担了责任。针对博古的主报告,张闻天作反对“左”倾军事错误的报告,报告列举事实说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以及博古、李德在军事指挥上所犯的一系列错误。毛泽东在会上作了重要发言,着重批判了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以来,博古、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以及博古在总结报告中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辩护的错误观点。张闻天、王稼祥、朱德、刘少奇、刘伯承、李富春、聂荣臻、彭德怀、杨尚昆、李卓然等人在会上相继发言,支持毛泽东的正确意见。
会议经过激烈争论,在统一思想的基础上,委托张闻天起草了《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并由常委审查通过。决议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否定了博古关于第五次反“围剿”的总结报告,提出了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战胜川、滇、黔的敌军,在那里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会议肯定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主张,决定改组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三人团”,即取消了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仍由中央军委主要负责人周恩来、朱德指挥军事,而周恩来是党内委托的对于指挥军事上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会后,常委进行分工: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责,毛泽东、周恩来负责军事。在行军途中,又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负责长征中的军事指挥工作。至此,遵义会议以后的中央组织整顿工作大体完成。
遵义会议是在中国革命危急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路线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正确领导,把党的路线转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轨道上来。遵义会议是我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会议。它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