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转折之城”之称的贵州遵义,因85年前的遵义会议使中国革命实现了伟大转折,广为人知。如今,在这片富有灵气的宝地上,又实现了新的历史性转折——2020年3月3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宣布,深度贫困县正安脱贫摘帽,这标志着遵义实现整体脱贫,812万老区人民彻底撕掉绝对贫困标签,交出了迈向小康的答卷。“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正安县瑞濠街道移民安置楼上标语醒目,这也是当地搬迁群众生活的真实写照。
在历史发生地回望历史,来时的承诺愈发清晰
这样的成绩,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是遵义紧紧围绕中央、省委统一决策部署,立足自身实际,不断激发各级领导干部积极性和人民群众集体智慧,接续奋进、努力实干的结果。为了实现脱贫攻坚伟大胜利,遵义庄严承诺:“不获全胜绝不收兵!”
2017年,赤水市代表贵州“迎国考”,率先在全省实现脱贫摘帽,探索“九不”增“九感”脱贫经验被面向全国推广,首战告捷。2018年、2019年,桐梓、习水、湄潭、凤冈、务川、道真6个贫困县成功脱贫摘帽。截至2019年底,深度贫困县正安9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31298户128031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在全省深度贫困县中率先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目标。2020年,正安县正式脱贫退出,遵义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脱贫目标。
红色土地的“新”转折之路,见证着共产党人不变的初心。
贫困在哪里发生,共产党员就奔赴哪里娄山关下、赤水河畔,党旗始终高擎在脱贫攻坚的最前线。
为了打赢这场输不起的战役,遵义没有“靠天吃饭”,而是以果敢胆魄勇往直前。在遵义3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支支能征善战的共产党员队伍深深扎根贫困地区,用心倾听民生,用情为民办事。数十万党员星夜兼程,翻山越岭,跋山涉水,吃住在村、在组、在户,和群众一起摸爬滚打、苦干实干,于田间地头谋致富经,到村舍民居聊小康路。遵义市四家班子领导包保各县(市、区)和34个深度贫困村、2018年底未出列45个贫困村;34家市级部门除挂帮原来的村外,还挂帮脱贫攻坚任务重的非贫困县绥阳县15个乡镇和余庆县10个乡镇;先后派出驻村工作队883个,选派第一书记、驻村干部4475名奔赴脱贫攻坚战场;全市15个县(市、区)党委、554个基层党委、1181个党总支、10717个党支部参与脱贫攻坚;市县两级机关单位包干帮扶贫困村,组织11.9万名干部参与脱贫结对帮扶。
成绩可圈可点。党的十八大以来,遵义累计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51.38万人,2019年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到13565元。
“新”转折的背后,是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担当和气魄。
打赢“四场硬仗”, 绝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
在全面脱贫的征程中,遵义“四场硬仗”成绩单尤为亮眼。特色产业开花结果。投产茶园200万亩,发展蔬菜270万亩、辣椒210万亩、食用菌2.1亿棒、酒用高粱110万亩、中药材185万亩、方竹林400万亩,畜牧年产值突破200亿元。“毛细血管”通组连户。全面完成农村“组组通”公路建设14175公里,农村公路通车里程突破3.4万公里,在全省率先实现30户以上村民组组组通硬化路,全面解决了7295个村民组的出行问题。
搬出大山安居乐业。遵义全面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全市提前完成225个安置点46036户197701人搬迁入住。
补齐短板惠民生。教育精准扶贫政策直接惠及18.91万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保率100%,贫困人口慢病患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100%,实现贫困人口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医疗保障”。累计完成农村危房改造40.37万户,惠及农村群众150多万人。
85年前,彪炳史册的遵义会议,照亮了中国革命胜利的步伐。85年后,战天斗地的遵义儿女,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奋力攻坚,摆脱了千百年贫困的标签。
“一谢共产党,翻身把你想,以前我们做牛马,现在人人把家当;二谢共产党,吃饭把你想,以前忍饥又挨饿,现在温饱奔小康……”如今,遵义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的茅草房变成了颇具古典韵味的黔北民居,山村变美了,群众脱贫了,干部有了精气神,村民多了好心情,在田坎上,还时时能听到遵义人最熟悉的《十谢共产党》,婉转而悠扬。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娄山关下、赤水河畔,这片红色土地上的人民再一次创造了奇迹,豪情满怀踏上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