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笃行文化教育服务中心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传承红色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建设
您现在所在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传承红色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建设
时间:2017-11-28 11:43 点击:

  【内容摘要:通过多年的抢救和传承发展,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存在民众的保护意识有待加强,保护传承政策措施相对单一、滞后,政府引导、社会广泛参与的局面没有完全形成等问题。对此,我市计划逐步建立一批保持传统技艺、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市、县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遵义各族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茅台酒酿制技艺、廖氏化风丹制作技艺、仡佬族傩戏、桐梓苗族服饰等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市各民族历史文化、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的体现,是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多年的抢救和传承发展,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存在民众的保护意识有待加强,保护传承政策措施相对单一、滞后,政府引导、社会广泛参与的局面没有完全形成等问题。对此,我市计划逐步建立一批保持传统技艺、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市、县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目前,遵义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名单已经拟定,12家企业入选,待公示完成后将进行授牌。

  板桥豆腐干——

  秉承本真手工技艺

  “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建设工作,是引导和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方式方法,从而进一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市文物局非遗科副科长刘颖告诉记者,我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推荐工作于2016年8月底启动,经各地文化主管部门考察论证后,共向市文物局推荐了一批企业或单位作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在遵义板桥,豆腐干技艺民间流传甚广。以板桥镇李氏家族为代表的板桥手工豆腐干久负盛名。

  100多年前,李氏家族从四川綦江搬迁到现在的遵义市汇川区板桥镇,将豆腐干加工技艺带到了遵义板桥镇板桥村,一代一代,口传心授,沿袭至今。从最原始的粗加工,发展至今天的精加工,其豆腐干工艺日臻完善,豆腐干系列产品也逐渐形成品牌化,走入市场。板桥豆腐干之乡,也由此而得名,并获得遵义市名优小吃称号等荣誉。

  据了解,“板桥豆腐干”主要采用的传统加工技艺,即选豆、磨浆、点制、烘烤、卤制及烘烤材质等均具有传统性和独特性。刘颖介绍,当时接到申报资料后,他们便到板桥镇对“板桥豆腐干制作技艺”生产基地——块块香食品厂进行实地调研,并听了市级传承人李茂林对豆腐干制作流程的详细介绍。目前,块块香食品厂主要产品有“五香味豆腐干”“麻辣味豆腐干”两大类系列,已销往省内外,年产值近300百万元。

  “以板桥豆腐干为例,遵义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申报的第一个门槛就是要秉承手工技艺,在生产性保护活动中坚持非遗本真性、完整性。在保持原有特色的基础上,希望通过示范基地的创建,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发挥带动效应,拓展就业渠道,形成产业链,提高社会效益。”市文物局副局长童劲松这样说道。

  通草堆画——

  坚持创作和传承

  通草堆画是一种以通草片为主要材料,经过民间艺人巧妙构思和精心制作的美术手工艺品。贵州遵义、黔南和黔西南等地盛产野生通草,是一种药用植物,其茎髓干燥,呈洁白色圆柱形,经过切片加工成通草片,精心雕刻成形,绘画堆贴成堆画。

  遵义通草堆画制作技艺由左靖先生创立,自上世纪60年代创立到现在已经50多年了,经历过繁荣期,也渐渐被市场经济所代替。到了今天,这种纯手工高成本的美术工艺品在发展上面临巨大的市场问题。但作为通草堆画第二代传人和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左靖之女左惠平依旧坚持创作和传承,便带领儿子李跃积极开展各项传承和发扬通草推画技艺活动。

  2013年5月,李跃在中华路书画古玩城成立“遵义腾飞工艺品制作经营部”;2014年6月,在桃源路新东门成立“遵义通草堆画工作室”。为更好地发扬和传习遵义通草堆画,2015年12月,李跃在老城红军街成立“遵义通草堆画传习所”,有6人跟随他学习通草堆画制作技艺。

  “同时,我还和两所小学合作在学校开办通草堆画传习班,让孩子们了解遵义通草堆画的历史和制作技艺。”李跃说,他母亲一直鼓励他积极参加各项省内省外会展、各项能工巧匠比赛,及各类展演宣传公益活动,让更多人了解通草堆画。

  在坚持传统技艺发扬和传承的同时,左惠平也在不断鼓励李跃在工艺美术上进行创新。因此,李跃自学了剪纸技艺。剪纸传统图案丰富,技法较灵活,在不断尝试后,他制作出了一些通草堆画和剪纸相结合的作品,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

  “项目传承情况如何,采取了哪些保护和传承措施,能不能促进该项目持续性、长久性发展是考量其能否成为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的又一标准。通过对通草堆画的考察,我们认为目前它是符合要求的。”刘颖告诉记者。

  花茂村土陶烧制——

  合理利用非遗资源

  枫香镇花茂村是世世代代从事土陶制作的地方,土陶烧制技艺已有140多年历史。但随着社会经济与文化的迅速发展,土陶器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用得越来越少,致使品种骤减。土陶匠人大都闲置了祖传手艺而做其它,年轻一代也无心学习和传承传统烧制技艺。

  1994年前,花茂村从事土陶手艺的匠人有一百多户,如今仅剩1户,其中工匠只有5人。面对这种形势,相关部门意识到,必须迅速采取措施对花茂村土陶烧制进行抢救和保护。为了搞好该项目的保护与传承,2014年,花茂村土陶烧制技艺申报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14、2015年,土陶匠人母先才被评为县(区)级、市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

  为了让“花茂土陶”传承下去,2014年,播州区、枫香镇投入资金改造土陶加工坊、生产棚、美化亮化周边环境,并帮助协调资金50万元,建起了“陶艺吧”“展览馆”等。

  同时,母先才也打造了集艺术性、适用性于一体的全手工制作陶艺馆,其制作工序有较高的观赏性。为烧制更好的土陶,母先才组织工人、土陶传承人到四川等地考察,通过不断探索创新,完善了枫香花茂土陶制作技艺流程。

  花茂村土陶烧制技艺及母先才陶艺馆的陶艺文化体验区的对外开放,促进了当地群众对土陶技艺的文化认知和自信,对外宣传了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拉动了当地旅游项目,在当地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目前,通过中央电视台对土陶文化的宣传报道,花茂村土陶烧制技艺已有一定的知名度。

  “下一步,我们将配合枫香镇成立专门机构,健全制作技艺等档案资料,建立技艺传授场所,组织专家对土陶技艺进行深层次挖掘、研究。此外,争取每年举办传承人培训班,开展传承人走进校园,让孩子们从小了解这项优秀传统文化。在推动经济发展方面,引导和帮助花茂村建立多个‘土陶合作社’,为产品销售搭建平台,真正实现对土陶技艺的生产性保护。”母先才这样说。

  目前,根据申报文本及实地调查结果,市文物局组织相关专家从项目概述、项目在生产性保护活动中坚持本真性及完整性、项目传承情况、项目采取保护和传承措施、生产性保护取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五年保护计划等方面进行评审,拟定了12家示范基地,待公示结束后即将进行命名。

  记者获悉,除有遵义市腾飞工艺品制作经营部(遵义通草堆画)、遵义市块块香食品厂(板桥豆腐干制作技艺)、播州区先才陶艺馆(枫香花茂土陶制作技艺)入选外,还有绥阳土陶瓷制作(烧制)技艺、土家族油茶制作技艺、泥塑技艺、浓香型习水大曲酿制技艺、习水土城苕丝糖制作技艺、赤水竹编工艺、酥食麻饼制作技艺、仡佬族服饰制作技艺等保护企业也列入了名单。每家企业均制定了五年发展计划,通过生产促进非遗项目的传承和发展。

红色培训

Training

TOP

在线QQ

13984930114